近日,萍礦總醫(yī)院消化內科獨立完成首例經(jīng)胃內鏡下腹腔探查術(NOTES),順利為一名不明原因腹水患者找到了疾病真兇!
該技術是消化內科繼開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(ESD)、內鏡下挖除術(ESE)、內鏡下全層切除術(EFTR)及經(jīng)口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(POEM)四項技術后的又一次突破,標志著萍礦總醫(yī)院消化內鏡下超級微創(chuàng)手術又上了新臺階。
患者,葉某某,男性,62歲,因不明原因腹水1個月由外院轉入我科,外院行胃腸鏡檢查、胸腹CT及腹水穿刺等常規(guī)檢查未明確腹水病因。遂經(jīng)人介紹轉入我院消化內科,我院消化內科副主任(負責全面)吳文朝接診了該患者,仔細詢問了病史及外院診療經(jīng)過后,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,共同決定選擇經(jīng)胃鏡下腹腔探查術(NOTES)直視下活檢明確病因,術前做好充分的評估和準備,告知手術風險,簽署知情知情同意書。
操作過程中,先用2000 mL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食管及胃腔,選擇胃體下部前壁大彎處為內鏡手術切開點,以注射針進行黏膜下注射,用一次性粘膜切開刀切開黏膜,內鏡進入黏膜下層,再用刀逐層切開肌層及漿膜層,形成人工主動胃壁穿孔,切口直徑1.5cm,確認無出血后,內鏡進入腹腔內,適量注氣,腹腔見大量粘稠果凍樣黃色渾濁腹水,網(wǎng)膜明顯增厚,腹壁觀察到膠凍樣結節(jié),于結節(jié)處多點活檢送病理組織學檢查。
觀察腹腔內無活動性出血,退內鏡至胃內,使用尼龍繩鈦夾荷包縫合技術封閉胃內切口,封閉完畢后抽吸胃內積氣及積液,術畢退鏡,置入胃管胃腸減壓,操作時間30分鐘,術中術后無出血、感染等并發(fā)癥。
術后病理及免疫組化示:腹膜假性粘液瘤(腹膜粘液癌、低級別)。我院消化內科通過NOTES超級微創(chuàng)新技術明確了患者腹水的病因,贏得了患者及家屬高度贊譽。目前患者已外科行開腹腫瘤細胞減滅術(CRS)+腹腔熱灌注化療(HIPEC),術后患者身體恢復良好。
隨著微創(chuàng)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微創(chuàng)技術的迅猛發(fā)展,微創(chuàng)手術也已毫無爭議地成為了當下醫(yī)生舞臺的主要角色。而微創(chuàng)中的微創(chuàng)手術——NOTES手術,您聽說過嗎?
經(jīng)自然腔道內鏡手術(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,NOTES)是指無須開腹,利用人體的一個或多個開放的自然孔道,如食管、胃、結(直)腸等,通過穿透空腔臟器直接到達腹腔、胸腔等體腔,進行各種內鏡下檢查、診斷與手術的治療方法。經(jīng)胃內鏡下腹腔探查術是NOTES中最成熟的技術,對不明原因腹水診斷準確率高、操作簡便、安全有效,術后疼痛輕、恢復快、住院時間短、并發(fā)癥少。NOTES作為一種新興的超級微創(chuàng)診療技術,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